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門頭溝區] 时间:2025-07-05 08:13:33 来源:憶苦思甜網 作者:甘薇 点击:40次
李玉綿 (1908~1958)    李玉綿,1908年出生,沈陽市東陵區張官屯村人。幼年家貧,隻念過3年書,後在奉天省城小南關永興鐵爐學徒,滿徒後當鉗工。後來因不會應酬,被工頭借故解職。1930年,李玉綿為全家生計,離開家鄉,到法庫縣電燈廠當工人。1942年5月,電燈廠小井房突然失火,李受牽連,被關押七、八天後釋放。李玉綿在被關押期間,身體受到摧殘,雙腿患了痙攣症,經常發作。抗戰勝利後,李玉綿參加了護廠隊。1948年2月,法庫全縣解放後,李玉綿被評為護廠功臣。並在0的教育下,提高了思想覺悟。李玉綿愛廠如家,愛機器如生命。在工作中,積極鑽研技術。在鍋爐煙道中設置省煤器,降低了耗煤率;利用廢氣取暖;改進進煤大拉杠,延長了拉……[詳細]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 清朝皇帝,中國古代十大賢君 (1559~1626)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1559年2月21日-1626年9月30日),統一女真、建立後金,是清王朝的奠基人。1616年,努爾哈赤定國號“大金”(史稱後金),之後遷都遼陽、沈陽;經過5年的征戰,努爾哈赤相繼征服建州5部;席卷遼東,攻下明朝七十餘城。1626年,努爾哈赤身患毒疽,病死於�ジA曷《髏偶ƒ�終年六十八歲,諡號高皇帝,廟號清太祖,尊號聰睿恭敬汗、大英明汗,葬於清福陵(沈陽東陵)。人物生平早年經曆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2月21日),努爾哈赤出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赫圖阿拉城(hetu ala hoton,意為橫崗。後改稱興京,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新賓縣)的一個滿族奴隸主塔克世的家中。努爾哈赤出……[詳細]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清] 清朝皇帝 (1638~1661)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清朝第三位皇帝,皇太極與孝莊皇後之子。福臨六歲登基,由多爾袞攝政,1644年入關南下,定都北京,1650年福臨親政。順治皇帝麵對反清0,一邊“招降彌亂”,一邊重用洪承疇等漢官,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全國;此外還鼓勵農業生產,提高政府機關辦事效率。1661年,年僅24歲的順治皇帝駕崩,諡號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葬於清東陵之孝陵。人物生平登基前後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福臨生於盛京,其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後。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駕崩,由於……[詳細]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 清朝皇帝 (1592~1643)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皇太極(1592年11月28日-1643年9月21日),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的第8子,母為孝慈高皇後葉赫那拉氏。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受推舉襲承汗位。公元1636年,皇太極被漠南蒙古部落奉為“博格達・徹辰汗”,又稱天聰汗,同年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在沈陽稱帝,建國號大清。在位17年(1626-1643年),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晚十時入關前夕突然病故,年52歲。葬於沈陽昭陵。人物生平早年經曆皇太極出生於明萬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592年11月28日)申時,努爾哈赤第八子,母為葉赫納拉氏,名孟古哲哲,是葉赫貝勒布齋和納林布祿的妹妹。1603年(明萬曆三十一年……[詳細]
安祿山 [唐]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 (703~757)   安祿山(703年―757年),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族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紮犖山(突厥尊紮犖山為戰鬥之神),遂於長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名紮犖山。 其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思順、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安祿山長得癡肥,眼盲後,長期靠心腹小宦官為其穿衣。因其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詳細]
張三豐 [明] (1247~1458)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張三豐(1247或1264―1458),武當派祖師,自稱張安忠第五子,生於元癸酉年六月十八日。名君實,字全一,(此為一說,另一說法為君寶)別號葆和容忍,漢族,遼東人。元末明初儒者、武當山道士。善書畫,工詩詞。另有一說其為福建邵武人,名子衝,一名元實,三豐其號,南宋淳�v七年(公元1247年)出生於今福建邵武市和平鎮坎下村,卒年不詳。張三豐為武當派開山祖師,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誌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張三豐是丹道-的集大成者,主張“福自我求,命自我造”。清代大儒朱仕豐評價張三豐說,古今練道者無數,而得天地之造化者,張三豐也。生平經曆出身張三豐先生曾作……[詳細]
蕭太後蕭綽 [宋] 遼國皇後,女政治家、軍事家 (953~1009)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蕭綽(953年-1009年),別名蕭燕燕,契丹族,遼國遼景宗的皇後,同時也是一位女政治家、軍事家。遼景宗去世後將遼國交到了二十九歲的蕭綽手裏,遼聖宗登基後,蕭綽被封為承天皇太後,並以太後身份臨朝稱製,在她的統治下,遼國進入了曆史上統治中原二百年間最為鼎盛的輝煌時期。1009年,在南行的途中,蕭綽染上了疾病,不久身亡,終年五十七歲,尊號承天皇太後,葬於乾陵。人物生平早年經曆蕭綽從小就聰明伶俐,辦事利索,對任何事情都有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在一些瑣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這種舉動深深贏得了她的父親蕭思溫的寵愛。有一次,蕭綽的幾個姐妹一起幹家務活,幾個姐妹草草地就收場了,惟獨她還在繼續仔細地擦,家具收……[詳細]
安慶緒 [唐] (?~759)   安慶緒(?―759年),安祿山次子,初名仁執,唐玄宗賜名慶緒,與兄安慶宗同為安祿山與原配康夫人之子。安史之亂的禍首元凶之一。安慶緒雖然性格內向,但騎馬射箭都一流,於是成為其父麾下大將。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用一個月的時間由河北範陽打到東都洛陽,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初一,建立大燕政權,定都洛陽,安慶緒被封為晉王。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安慶緒與嚴莊、宦官李豬兒殺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後-退出洛陽,逃亡鄴城。759年,為部將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範陽,稱“大燕皇帝”,諡其為哀皇帝,後又降為“晉剌王”。弑父自立安慶緒是安祿山的第二個兒子……[詳細]
李沐霖 [清] (1864~1930)   在110 年前,正是清朝光緒年間,塔子溝地方,出了一位能文能武民望極高的李舉人。他文能吟詩作文,興教辦學,武能率兵打仗,剿匪緝盜,安定一方,而且民望極高。這個人就是1894 年甲午科舉考中的舉人李沐霖。 李沐霖,字恩波,號晚香居士,1864 年(清同治三年)出生於淩源北爐天元店一家書香門第。受其伯父舉人李克昌影響,自幼苦讀詩書,博學多才。26 歲時設書館教學,在鄉裏傳播“子曰詩雲”,繼承國學。 清光緒十七年,在縣南部地區“金丹道”起事,李沐霖便以極高的威望,在家鄉招募鄉勇兵丁,聯合鄰村互保,穩定社會,因而被官府保舉縣丞候選。社會安定之後,李舉人便到縣城設館教書,同時仍任地方團練,抓武備事宜。 ……[詳細]
張學良 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01~2001)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陸軍一級上將,漢族,祖籍遼寧海城,1901年6月3日(夏曆4月17日)出生於遼寧省台安縣九間鄉鄂家村張家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人稱“少帥”,奉係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民國四美男子之一。求學經曆1917年在其父張作霖軍中服役。1919 年就讀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在校內結識戰術教官郭鬆齡,兩人成為忘年之交。1920年後以炮兵科第一名畢業,初任東北軍第三混成旅第二團團長,負責保衛張作霖人身安全,以及奉天維持治安,他將郭鬆齡一同帶至奉軍。第一次直奉戰爭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戰爆發,張學良與郭鬆齡指揮的東路軍奉……[詳細]
孝聖憲皇後 [清] 皇後 (1693~?)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清世宗孝聖憲皇後,鈕祜祿氏,生於1693年1月1日(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滿洲鑲黃旗人四品典儀官淩柱之女。 十三歲時入侍雍和宮邸,號格格,為雍王胤�G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下皇四子弘曆。雍正元年封為熹妃,雍正八年封為熹貴妃,雍正九年孝敬憲皇後去世後攝六宮事。雍正十三年兒子弘曆(乾隆皇帝)即位,尊為聖母皇太後,上徽號曰崇慶皇太後。卒於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東陵。諡:孝聖慈宣康惠敦和誠徽仁穆敬天光聖憲皇後。最初在雍親王府邸為妾,號格格,為低階侍妾。十餘年間皆號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來並不受寵。直到弘曆降生才得以改變。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詳細]
李成梁 [明] 朝後期將領 (1526~1615)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李成梁(1526年-1615年),字汝契,號引城,鐵嶺(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後期將領。鎮守遼東30年期間,先後十次奏大捷。但因位望益隆,貴極而驕,奢侈無度,萬曆三十六年被劾罷。萬曆四十三年卒,享年90歲。李成梁,民族有爭議,中國明朝後期將領。據《明史》記載,李成梁的高祖李英自朝鮮內附明朝,任鐵嶺衛指揮僉事。明史記載李英從朝鮮半島遷居到鐵嶺。《明史》記載,李成梁的高祖李英自朝鮮內附明朝,授世鐵嶺衛指揮僉事。但李英的民族還有蒙古人說,漢人說等爭議。(詳見朝鮮隴西李氏)。 李成梁英毅驍健,大有將才。因家貧,40歲以生員襲職。初為險山參將,因屢建戰功,明隆慶元年(1567年)進副總兵官,協守遼陽。隆慶……[詳細]
李光弼 [唐] 中國唐朝名將 (708~764)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李光弼(公元708年―764年),契丹族,盛唐後期著名少數民族大將,他戎馬倥傯四十餘年,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李光弼祖先是契丹族部落首領,世居營州柳城(今遼寧遼陽南)。其父李楷洛任武則天時期的左羽林大將軍,封薊那公。李光弼小時候不善言辭,但是卻非常喜好讀書和騎射,尤其在騎射武藝方麵很是下苦功,小小年紀就已經掌握了嫻熟的騎射本領。因此,才能出眾、文武兼備的李光弼還未成年,就被朝廷任為左親衛將軍麾下的左郎將,從此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李光弼性格嚴勇沉毅,頗有深謀大略,不僅深得下屬的敬佩,也得到了上司的賞識,在短短幾年的時間裏多次得到提升,後來成為當時唐朝九大節度使之一的名將王忠……[詳細]
李如鬆 [明] 明代晚期著名將領 (1549~1598)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李如鬆 (1549-1598),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人。遼李如鬆,名將東總兵李成梁之長子,明代晚期著名將領,指揮過萬曆二十年的平定寧夏哮拜叛亂,援助朝鮮抗擊日本入侵的壬辰禦倭援朝戰爭,都取得了輝煌勝利。犧牲於後來打擊地方土司的戰爭中。李如鬆少年時從父熟悉軍事,由武進士承父蔭授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勳衛。他驍勇善戰,屢立戰功,再遷署都督僉事,為神機營右副將。 萬曆十一年(1583),升山西總兵官,因給書中黃道瞻等人上疏皇帝,數言李如鬆父子不當並居重鎮,被召僉書右府提督京城撫。 萬曆十五年(1587)複總兵職,鎮守宣府,再召僉書中府。 萬曆二十年(1592)韃靼人(東蒙古族人)哮拜反寧夏,李如……[詳細]
多隆阿 [清] (1817~1864)   多隆阿(1817.12.20―1864.5.18),字禮堂,呼爾拉特氏,滿族正白旗人,晚清鹹同期間大將。從小習武,16歲就披甲當兵。曾在勝保、僧格林沁麾下與太平北伐軍作戰,因功升任協領。後南合湘軍作戰,配合圍攻九江,因功以副都統記名。進攻安徽後與鮑超多次攜手轉戰,連勝太平軍,有“北多南鮑”之名。安慶會戰中完成阻援任務,迭升他為正紅旗蒙古都統和荊州將軍。1862年抵陝西征剿以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奉清廷上諭任西安將軍。1864年親自督陣頭部受傷,因傷重喪命。追贈太子太保,一等輕車都尉世職,諡忠勇。人物生平初露頭角多隆阿於1817年12月20日(嘉慶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於齊齊哈爾。達斡爾人以……[詳細]
孔四貞 [清] (1635~1713)   孔四貞(1635年-1713年),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四貞出身將門,隨父軍中,性情剛烈。嫁給孫延齡後,在丈夫麵前趾高氣揚,孫延齡心機頗深,最初對孔四貞百般恭敬,孔四貞遂為他在宮廷遊說,使延齡得寵朝中。康熙四年(1665年),延齡慫恿四貞請求朝廷準許他們“就食廣西”,皇帝批準。後來延齡夫婦舉家南下,孫延齡便漸次排擠了孔四貞,夫妻感情惡化。人物生平死裏逃生孔四貞幼時,曾為吳三桂養女。順治九年(1652年),李定國奇襲廣西,孔有德把兩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對兩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國的決心,希望兩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暫避一時。但兩位夫人不肯舍夫而去,最後決定由兩個保姆帶著孔廷訓、孔四貞隨……[詳細]
曹雪芹 [清] 中國古代十大文豪,明清小說四大家 (1715~1763)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曹雪芹(約1715-約1763),我國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名沾,字夢阮,雪芹是其號,又號芹圃、芹溪。祖籍遼陽,先世原是漢人,後為滿洲正白旗“包衣”人,是為旗人。中國長篇名著《紅樓夢》的作者。《紅樓夢》寫於曹雪芹淒涼困苦的晚年,原名《石頭記》,基本定稿80回,曾以手抄本流傳。1791年,程偉元、高鶚第一次以活字版印刷出版,全書120回,書名改為《紅樓夢》。 人物生平康熙五十四年(1715)正月,時任江寧織造的曹�在北京述職期間病逝。康熙大帝恩旨,以曹�堂弟曹�\過繼給曹寅,接任江寧織造。是年三月初七,曹�\奏折:“奴才之嫂馬氏,因現懷妊孕已及七月。”此遺腹子即曹雪芹,於四月二十六日(公曆1715年5……[詳細]
愛新覺羅・多爾袞 [清] 睿親王 (1612~1650)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努爾哈赤之子,別稱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封爵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少年時隨皇太極征戰四方,1635年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傳國玉璽;後又征戰漠南蒙古與李氏朝鮮,率清軍入關、統一全國。順治入關後,多爾袞晉為皇叔父攝政王,順治五年變成了皇父攝政王。1650年,多爾袞出獵古北口外行獵時墜馬跌傷,後薨於古北口外喀喇城,年三十九歲,諡號義皇帝,廟號成宗。人物生平少年時代萬曆四十年(1612年)十一月十七日,多爾袞出生於遼東赫圖阿拉城,生母名阿巴亥,烏喇那拉氏,是烏喇貝勒滿泰的女兒,比努爾哈赤小三十一歲,她早在萬曆二十九年(160……[詳細]
富察・福康安 [清] 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 (1754~1796)
  • 遼寧省名人錄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福康安(1754年―1796年),字瑤林,號敬齋,富察氏,滿洲鑲黃旗人,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福康安曆任雲貴、四川、閩浙、兩廣總督,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先後平定甘肅回民田五起事、台灣林爽文起事、廓爾喀入侵、苗疆起事,累封一等嘉勇忠銳公。嘉慶元年(1796年)二月,賜福康安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諡號文襄,配享太廟,入祀昭忠祠與賢良祠。人物生平早年經曆福康安生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經略大學士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後孝賢皇後的侄子。因為是富察家族的子孫,乾隆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殤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帝便把富察氏的嫡侄接入宮中親自教養,待之如同親生……[詳細]
全部遼寧省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责任编辑:庾澄庆)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
热门点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