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綿 (1908~1958) 李玉綿,1908年出生,沈陽市東陵區張官屯村人。幼年家貧,隻念過3年書,後在奉天省城小南關永興鐵爐學徒,滿徒後當鉗工。後來因不會應酬,被工頭借故解職。1930年,李玉綿為全家生計,離開家鄉,到法庫縣電燈廠當工人。1942年5月,電燈廠小井房突然失火,李受牽連,被關押七、八天後釋放。李玉綿在被關押期間,身體受到摧殘,雙腿患了痙攣症,經常發作。抗戰勝利後,李玉綿參加了護廠隊。1948年2月,法庫全縣解放後,李玉綿被評為護廠功臣。並在0的教育下,提高了思想覺悟。李玉綿愛廠如家,愛機器如生命。在工作中,積極鑽研技術。在鍋爐煙道中設置省煤器,降低了耗煤率;利用廢氣取暖;改進進煤大拉杠,延長了拉……[詳細] |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 清朝皇帝,中國古代十大賢君 (1559~1626) |
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清] 清朝皇帝 (1638~1661) |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 清朝皇帝 (1592~1643) |
安祿山 [唐]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 (703~757) 安祿山(703年―757年),營州(今遼寧朝陽)人,本姓康,名軋犖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個突厥族巫婆。相傳,其母多年不生育,便去祈禱紮犖山(突厥尊紮犖山為戰鬥之神),遂於長安三年(703)正月初一感應生子,故名紮犖山。 其父死得早,他從小隨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後其母改嫁於突厥將軍安波注之兄延偃。開元初年,其族破落離散,他與將軍安道買之子孝節,安波注子思順、文貞一起逃離突厥,遂與安思順等約為兄弟,從此即冒姓安氏,名祿山。安祿山是唐代藩鎮割據勢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亂的禍首之一,並建立燕政權,年號聖武。安祿山長得癡肥,眼盲後,長期靠心腹小宦官為其穿衣。因其寵愛幼子,二子安慶緒……[詳細] |
張三豐 [明] (1247~1458) |
蕭太後蕭綽 [宋] 遼國皇後,女政治家、軍事家 (953~1009) |
安慶緒 [唐] (?~759) 安慶緒(?―759年),安祿山次子,初名仁執,唐玄宗賜名慶緒,與兄安慶宗同為安祿山與原配康夫人之子。安史之亂的禍首元凶之一。安慶緒雖然性格內向,但騎馬射箭都一流,於是成為其父麾下大將。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用一個月的時間由河北範陽打到東都洛陽,至德元年(756年)正月初一,建立大燕政權,定都洛陽,安慶緒被封為晉王。至德二年(757年)正月五日,安慶緒與嚴莊、宦官李豬兒殺安祿山,自立為帝,年號載初。後-退出洛陽,逃亡鄴城。759年,為部將史思明所殺。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兵返範陽,稱“大燕皇帝”,諡其為哀皇帝,後又降為“晉剌王”。弑父自立安慶緒是安祿山的第二個兒子……[詳細] |
李沐霖 [清] (1864~1930) 在110 年前,正是清朝光緒年間,塔子溝地方,出了一位能文能武民望極高的李舉人。他文能吟詩作文,興教辦學,武能率兵打仗,剿匪緝盜,安定一方,而且民望極高。這個人就是1894 年甲午科舉考中的舉人李沐霖。 李沐霖,字恩波,號晚香居士,1864 年(清同治三年)出生於淩源北爐天元店一家書香門第。受其伯父舉人李克昌影響,自幼苦讀詩書,博學多才。26 歲時設書館教學,在鄉裏傳播“子曰詩雲”,繼承國學。 清光緒十七年,在縣南部地區“金丹道”起事,李沐霖便以極高的威望,在家鄉招募鄉勇兵丁,聯合鄰村互保,穩定社會,因而被官府保舉縣丞候選。社會安定之後,李舉人便到縣城設館教書,同時仍任地方團練,抓武備事宜。 ……[詳細] |
張學良 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01~2001) |
孝聖憲皇後 [清] 皇後 (1693~?) |
李成梁 [明] 朝後期將領 (1526~1615) |
李光弼 [唐] 中國唐朝名將 (708~764) |
李如鬆 [明] 明代晚期著名將領 (1549~1598) |
多隆阿 [清] (1817~1864) 多隆阿(1817.12.20―1864.5.18),字禮堂,呼爾拉特氏,滿族正白旗人,晚清鹹同期間大將。從小習武,16歲就披甲當兵。曾在勝保、僧格林沁麾下與太平北伐軍作戰,因功升任協領。後南合湘軍作戰,配合圍攻九江,因功以副都統記名。進攻安徽後與鮑超多次攜手轉戰,連勝太平軍,有“北多南鮑”之名。安慶會戰中完成阻援任務,迭升他為正紅旗蒙古都統和荊州將軍。1862年抵陝西征剿以欽差大臣督辦陝西軍務,奉清廷上諭任西安將軍。1864年親自督陣頭部受傷,因傷重喪命。追贈太子太保,一等輕車都尉世職,諡忠勇。人物生平初露頭角多隆阿於1817年12月20日(嘉慶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三日)出生於齊齊哈爾。達斡爾人以……[詳細] |
孔四貞 [清] (1635~1713) 孔四貞(1635年-1713年),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四貞出身將門,隨父軍中,性情剛烈。嫁給孫延齡後,在丈夫麵前趾高氣揚,孫延齡心機頗深,最初對孔四貞百般恭敬,孔四貞遂為他在宮廷遊說,使延齡得寵朝中。康熙四年(1665年),延齡慫恿四貞請求朝廷準許他們“就食廣西”,皇帝批準。後來延齡夫婦舉家南下,孫延齡便漸次排擠了孔四貞,夫妻感情惡化。人物生平死裏逃生孔四貞幼時,曾為吳三桂養女。順治九年(1652年),李定國奇襲廣西,孔有德把兩位夫人及子女叫到跟前,他對兩位夫人表明自己一旦城破必然殉國的決心,希望兩位夫人能同子女一起出城暫避一時。但兩位夫人不肯舍夫而去,最後決定由兩個保姆帶著孔廷訓、孔四貞隨……[詳細] |
曹雪芹 [清] 中國古代十大文豪,明清小說四大家 (1715~1763) |
愛新覺羅・多爾袞 [清] 睿親王 (1612~1650) |
富察・福康安 [清] 清朝乾隆年間名將、大臣 (1754~1796) |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责任编辑:庾澄庆)